投稿指南
来稿应自觉遵守国家有关著作权法律法规,不得侵犯他人版权或其他权利,如果出现问题作者文责自负,而且本刊将依法追究侵权行为给本刊造成的损失责任。本刊对录用稿有修改、删节权。经本刊通知进行修改的稿件或被采用的稿件,作者必须保证本刊的独立发表权。 一、投稿方式: 1、 请从 我刊官网 直接投稿 。 2、 请 从我编辑部编辑的推广链接进入我刊投审稿系统进行投稿。 二、稿件著作权: 1、 投稿人保证其向我刊所投之作品是其本人或与他人合作创作之成果,或对所投作品拥有合法的著作权,无第三人对其作品提出可成立之权利主张。 2、 投稿人保证向我刊所投之稿件,尚未在任何媒体上发表。 3、 投稿人保证其作品不含有违反宪法、法律及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之内容。 4、 投稿人向我刊所投之作品不得同时向第三方投送,即不允许一稿多投。 5、 投稿人授予我刊享有作品专有使用权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通过网络向公众传播、复制、摘编、表演、播放、展览、发行、摄制电影、电视、录像制品、录制录音制品、制作数字化制品、改编、翻译、注释、编辑,以及出版、许可其他媒体、网站及单位转载、摘编、播放、录制、翻译、注释、编辑、改编、摄制。 6、 第5条所述之网络是指通过我刊官网。 7、 投稿人委托我刊声明,未经我方许可,任何网站、媒体、组织不得转载、摘编其作品。

“匠”人“匠”心 ——汤羽扬教授及其团队的(2)

来源:北京印刷学院学报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0-08-07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将心:建筑教育尽显将者之心 “志合者,不以山海为远”。随着阅历的增长,汤羽扬及其团队逐渐成了学校建筑遗产保护领域的领跑者,她以“将者”精

将心:建筑教育尽显将者之心

“志合者,不以山海为远”。随着阅历的增长,汤羽扬及其团队逐渐成了学校建筑遗产保护领域的领跑者,她以“将者”精神,带领团队肩负重任,科研育人,开启了建筑教育事业创新的探索。

21 世纪,中国城乡建设进入快速发展时期,面临城乡面貌趋同、地域特色丧失等问题,建筑学专业人才培养面临严峻挑战。中国到底需要什么样的建筑学专业人才,汤羽扬一直思考着这个问题。建筑学专业注重工程技术能力训练而缺少文化意识熏陶,尤其缺少传统环境伦理和审美意识指导下的技术创新能力培养。我们培养的未来建筑师要满足时代需求,就必须强化文化自觉意识和创新主动精神,也只有这样才能担负起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现代人居环境的重任!

2007 年,北京建筑工程学院建筑学专业获评为国家级特色专业,汤羽扬团队以此为契机,在学校多年形成的中国建筑历史研究特色的基础上,开启了“将优秀文化自觉意识的培养融入建筑学人才培养全过程”的教学研究,立志培养中国优秀文化与建筑技术复合型人才。他们细化培养目标、改革课程体系、更新教学内容、革新教学方法、改善育人环境……“九宫格院宅”“四界”“石膏造”等极具传统文化精神与创新意识的设计命题接踵而至。“让学生的设计思维蕴含中国人对空间的理解,让现代建筑蕴含中国传统文化精神”,汤羽扬团队独创性地将中国优秀文化内容、建筑遗产保护领域工程研究项目引入教学环节,在国内建筑教育领域首次提出了弹性、关联、立体的“一轴两线”建筑学专业人才培养体系。

“一轴就是建筑师职业基本素质轴,两线就是文化传承自觉意识线和技术创新主动精神线”,汤羽扬团队围绕建筑师职业基本素质训练凝练了中国属性空间设计、中国思想文化理论、专业技术、职业实践四组课群。培养环节中,这四组课群交互配置、弹性设课。他们用制度化选修课和课外讲座补充人文知识;将专业选修课比重调整到1/4,校选课比重上升到1/20;鼓励学生积极选修人文类课程;每学期传统文化类主题讲座不少于10 次……这些改革无不渗透着汤羽扬团队对未来建筑师培养的梦想。

为了让学生对学习易于接受,团队还预设了文化语境,从传统木作、园林、书画、器物中推出“九宫格院宅”“四界”“石膏造”等极具传统文化精神与创新精神的设计命题,学生在这些语境中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中国古人的空间思维。为了让学生能够学以致用,团队还在专业主干课中引入真实科研项目,规定学生在五年的学习中至少完成两项真实选题。通过实地、实操训练,促使学生深入调研、主动思考,在现实条件中领悟学习内容与方法,使学生文化意识和主动精神得到极大提升。毕业生谭云依回忆道,“低年级时所做的设计基本上都是空间的组合和变形,当时同学们并不知道实际效果,但是很快,大家在迷惑中找到了基本功训练的意义,并在高年级科研项目中得到发挥和提升”。

为了让学生们能有更广阔的交流平台,汤羽扬还联合建筑学同行发起“八校联合毕业设计”,该活动选题紧密结合主办地热点现实问题和地域文化特征,经过现场调研、中期交流、最终答辩三个环节的交流,达到教学资源、教学效益共享,活动为建筑教育起到了很大的示范与推动作用,成为国内建筑教育界具有相当影响力的联合实践教学活动。“学生们先后实地调查了中国台北机厂 、重庆十八梯、南京城南地区、天津滨海新区夏季达沃斯永久会址、北京天桥演艺区等城市片区,为这些地域的综合整治提供了良好的建议。”团队成员金秋野说。天道酬勤,2014 年汤羽扬团队申报的《注重中国优秀文化传承的建筑学专业人才培养体系研究与实践》成果获得国家教学成果一等奖,这也是全国高校建筑学领域近四届国家教学成果奖中唯一获得一等奖的项目。

讲心:因材施教秉持讲授之心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汤羽扬始终秉承“讲学”精神,用言语播种、用画笔耕耘、用汗水浇灌、因材施教,秉持讲授之心。

“汤老师经常花很长时间为我们讲授、交流。”博士生袁琳溪参与山西晋城程颢书院文化创意产业园规划项目时,汤羽扬老师不厌其烦、严谨的治学态度深深地影响着她。山西晋城程颢书院文化创意产业园规划项目是一个城市设计项目,参与项目的学生对城市设计课题不是太熟练,对空间体量和尺度的设计把握不准确。看到这个局面,汤羽扬老师并没有着急,她启发学生从历史文脉梳理,提取其中的核心价值,然后再将核心价值反映到空间设计当中。“这个项目汤老师不厌其烦,一遍遍地跟我们碰方案,引导我们掌握要领。”袁琳溪谈道。

文章来源:《北京印刷学院学报》 网址: http://www.bjysxyxb.cn/qikandaodu/2020/0807/340.html



上一篇:聚焦数字文化城市 发布数字阅读指数 ——数字
下一篇:铭刻时代“印”记“刷”新育人模式 ——专访

北京印刷学院学报投稿 | 北京印刷学院学报编辑部| 北京印刷学院学报版面费 | 北京印刷学院学报论文发表 | 北京印刷学院学报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北京印刷学院学报》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