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北京印刷学院学报》刊[08/03]
- · 《北京印刷学院学报》征[08/03]
- · 《北京印刷学院学报》投[08/03]
- · 《北京印刷学院学报》数[08/03]
- · 《北京印刷学院学报》栏[08/03]
千亿产业,湖南打印店老板统治全国(2)
作者:网站采编关键词:
摘要:坊间传闻,当年向邹联经拜师要交的学费是300元钱外加80斤大米,毫无疑问是一笔巨款了,但邹联经家依然是被走烂了。 很快新华县维修打印机的人越来越
坊间传闻,当年向邹联经拜师要交的学费是300元钱外加80斤大米,毫无疑问是一笔巨款了,但邹联经家依然是被走烂了。很快新华县维修打印机的人越来越多。
改革开放后,新化县还专门成立了打字机修配厂,邹联经出任厂长。原来的个体师徒就变成了学习班,一批批学徒毕业之后出走新化,去往了全国600多个城市,并成为之后开拓文印产业的顶梁柱。

新化文印遍布全国
新化文印产业的初始扩张就是从师徒制开始的:师傅带徒弟,徒弟成师傅,循环往复。
阶段二:变废为宝
到上世纪80年代,新化已经有超过50%的人掌握了维修机械打字机的技术。
但在1980年后,国外的高效复印机大量涌入国内,不断挤压国内的机械打字机市场。彼时国内还缺乏复印机生产的技术,从国外进口的复印机定价高达十几万一台。
“新化派”很是难熬。
直到1997年,一个来自新化洋溪镇的修理工偶然发现一些来自日本淘汰的废旧复印机,经过修理能正常使用。
于是这位修理工以以600元每吨的价格大量收购废旧复印机,摸索修理技术。修好后以每台1万元的价格卖给从事复印业的老乡,这远低于当时全新复印机的价格。

维修复印机图片
而能够花一万元拿到一台复印机开店,就相当于在成本上有碾压式的优势。
正是因为掌握了这套将“洋垃圾”变废为宝的技术,新化的数码快印业务在这个时期确立了巨大的优势。
阶段三:亲戚联营
“你全家都开打印店。”
别误会,这句话不是骂人,而是新化真实存在的情况。
如果你仔细观察家附近的打印店,就会发现大部分打印店都是夫妻店。
老板负责最后的装帧和切割,老板娘负责接待、结账和开票;店里员工岁数都不大,女生负责在电脑前排版、设计;男生负责操作机器,员工称呼老板都是叔姨之类的亲戚称呼,大家吃饭也是围坐在一起,年轻的女员工甚至还负担着一部分帮老板带孩子的任务。

学校打印店
据业内人士分析,夫妻图文店占市场50%以上。
而新化人的文印产业在招人时往往也更偏向家乡的亲戚,很多打印店的老板都是从老乡店里的学徒开始的。
经过多年的发展,新化打印军团已经不仅仅只是打印了,还包括售卖、维修、甚至是纸张的批发。
最简单的一点是新化人能通过老乡的关系淘到高性价比的二手打印设备,以及以更低廉的价格买到纸张、油墨这些耗材,这笔省下来的开销对于一家小店来说就是生死存亡的红线,而决定是否能拿到这个新手大礼包的资格的就是你是否是一个“新化人”。
中山大学教授谭同学在2012年的一篇文章里讲了个有趣的故事:一个永州新田县的年轻人想开个打印店,即使同为湖南老乡也得不到新化人的支持,创业过程举步维艰,直到他取到了一个新化老婆。
阶段四:岔口转型
在“亲戚联营”的带动下,10多万新化人开出了一家又一家复印店。
但2002年,国家推出一项规定,以回收钢铁为主的废五金、电器、打印机、传真机等设备,被明确列为禁止进口货物。同时,随着“新化派”群体越来越大,价格战在内部悄悄进行。
有媒体报道,长沙一些图文店,A4纸的复印单价已降至1角钱以下,更有甚者低至四五分钱,濒临亏本。
搞文印的新化人再一次来到了事业的岔口。
于是在2003年后,部分积累了雄厚资金的新化人开始自己生产设备。新化人曾文辉则是其中一人。
2004年,他在参加一个上海的办公设备展销会时,第一次见到写真机,立刻就判定有很大的市场潜力,但当时从日本进口需要11万多元一台。
因此,同年决定在福建投资生产写真机,但由于缺乏核心技术,国内只能进行代加工。在生产的过程中,曾文辉发现写真机与绘图仪功能应该可以合一。
于是,和清华大学物理系合作生产出了具备写真绘图功能的写真机,这在当时国内属于首创,现在这个设备不仅畅销国内,还出口40多个国家和地区。

写真机印刷文创产品《百骏图》
同一时间,从事打字机零配件生产的曾树深发现部分零配件可以自己制造,于是在珠海生产打字机通用耗材。后来,全球60%的打字机通用耗材零件都是在珠海生产的。
文章来源:《北京印刷学院学报》 网址: http://www.bjysxyxb.cn/zonghexinwen/2022/0113/1096.html